教师培训 | 聚焦未来共愿景,合力攻关同成长。

2021/08/30 12:22



辛丑初秋,流金铄石。带着思念,伴着阳光,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新学期。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打造专业素质过硬、思想品德优良、教学成绩瞩目的优秀教师团队,8月23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讲座,特邀嘉宾和校领导与老师们共同探讨新时代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凝心聚力再创新辉煌!开学在即,疫情防控不松懈,此次教育培训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保证全体教师能够在安全距离下参与。


➤在跨文化的团队中如何提升团队合作?

➤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融合?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一天的时间里,通过四位嘉宾讲述国际前沿的思想,一线扎实的实践经验,积极踊跃的讨论和毫无保留的分享案例,打造了一场创新理念与实践真知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培训。




在跨文化的团队中如何让提升团队合作?



嘉宾:Alexander Kramer

●德国莱比锡大学汉学和文化管理专业的硕士

●20余年的中外跨文化教学和培训工作经验

●知名跨文化培训企业ICUnet的授证高级培训讲师

●Bikaelo教学法设计的高级培训师

●MetaLog的版权课程授证教师

●德国德中职业教育交流协会的常任理事

●中国多所中高职业院校的特聘外籍讲师

●培训专业方向:国际理解跨文化沟通、德国行动教学法、跨境电商虚拟沟通与服务、学生全球胜任力、团队领导与融合等。


嘉宾:陈凯悦

●澳大利亚亚洲文化节中国大使

●维瓦尔第国际音乐大赛文化传播负责人

●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跨语言跨文化心理学交流学者

●培训专业方向:国际理解跨文化沟通,沉浸式创新课程研发,多元艺术文化培训/交流/拓展。


讲座伊始, Alexander Kramer博士以文化差异造成误解的有趣故事引入话题,跨文化出现问题是因为双方讲同一种语言但持有不同的文化观念造成的,会出现文化偏差和文化滤镜。Alexander Kramer博士和陈凯悦老师分享了众多跨文化交际的案例,有名人故事,有身边人的案例,还有自身遇到的跨文化的现象。文化是渗透在人们血液里的东西,在交际过程中难免遇到跨文化现象。



巴黎的顶尖国际商学院之一英士国际商学院的美籍教授Erin Meyer,她写的书《文化地图—跨文化背景下的运筹帷幄和尽善尽美》中提出文化地图的八个尺度:不同语境文化的交流,直接与间接负面反馈的评判标准,平等与等级主语的权利差距,协商与由上至下的决策,任务与关系导向型的信任,冲突与避免冲突的分歧,单向性与多向性的时间安排,先提出普遍原则与先提出具体客观实例的论证方法。


Alexander Kramer博士从这些方面,给中外教师们详细讲解了在国际化大环境下如何进行文化差异的沟通与教学工作。提到“跨文化”,在VKBS非常重视培养师生的国际视野、放眼看世界的能力。我校定期开展中外教师“真融合”PD培训,中西文化校园主题活动,跨文化跨学科的特色课程等,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


往期中外教师工作坊研讨



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融合?



嘉宾:袁文铮

●徐汇区教育学院信息资源中心主任

●中学信息科技高级教师

●上海市信息科技学科中心组成员,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审查专家

●上海市信息科技教材修订专家组成员

●长三角基础教育信息科技学科专家

●主持或参与《人工智能进校园》等多个课题及项目研究

●参与编著并公开出版了《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科技课程与教学案例集》等多部专著


当下正处在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对着非常多新鲜的技术。比如虚拟现实、5G、大数据分析、自适应系统、人工智能等。在教育与技术共生的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地重塑自己的角色。“未来已来,你来不来”,袁老师提出在新时代教育中,要学习利用创新的技术方法教学,比如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以流媒体为载体,开发配套的学习资源,可以运用动画、录像、剪纸、数位板等方法,能更好地个性化教学,学生高效高质量的学习探索知识。


我们的教师越来越关注如何用新颖有趣的方法,设计出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另外,学校举办的科学周主题活动中,中小学生们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自己设计新创想模型,并有详细的讲解视频和海报。他们从课程、书本、项目活动中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扩展跨学科的视野,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科学周——无人机课程


科学周学生作品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德英乐教育课程中心主任:吴昱昊

●文学博士,专精K12领域中文语言与文学教学,为IB中文文学考官,华东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国《史记》学会成员。

●曾任教于南京外国语学校、世界联合书院(中国)等名校,长于学术课程研发、教材编写,并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基础教育阶段,什么样的课程可以真正培养学生的“素养”?哪些素养是应该被培养的目标?一线课堂里指向素养的教学活动应该怎样设计和实施?吴博士通过实际案例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并提出了新时代“德”的内涵,立德树人的“德”,应该是“大德、公德、私德”之总称,与德智体美劳中“德”的含义相同,包括政治、道德、法律,即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三个方面。立德就是要在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塑造青少年道德品质、涵养青少年法治素养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


我校一直致力于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实施路径,在项目式PBL学习、跨学科融合课程、每月特色主题活动等方面,提升了学生的5C5R核心素养,激发他们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教师积极参与专业的浸润式教学培训、观摩课、教学研讨、工作坊等,激发了他们的内驱力,并增强了专业教学能力,与学生共同进步成长。


埃及主题探索课程


太空农场基地


中外教师教学研讨



风正潮平,自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我们将团结一心,努力推进办学品质飞跃新的台阶,聚焦未来师生同成长!




往期·文章

暑假遵道研学之旅

无边界课堂,行走中的“真融合”。

@VKBSers,你有一份

开学返校疫情防护指南待收!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上海万科双语